|
|
|
|
|
羧甲基纤维素 |
|
CMC |
|
淀粉纤维素 |
|
羧甲基淀粉 |
|
CMS |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
|
PAM |
|
絮凝剂 |
|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
|
燃煤电厂锅炉在煤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控制二氧化硫技术基本可分为三大类:燃前脱硫、燃中脱硫和燃后脱硫。 1.燃烧前脱硫 燃前脱硫就是在煤燃烧前脱除一部分硫。 (1)物理法 燃前脱硫的物理方法主要有摇床法、重介质法、旋流器法、浮选法和高梯度磁选法。前四种方法是利用煤中矿物质和煤中有机质的密度不同而进行分选的,适合于粒径大于0.5mm的煤粒。浮选法是根据煤和黄铁矿的亲水性等表面性质的差异进行分选的,适用于细颗粒煤。高梯度磁选法是根据煤及黄铁矿在磁化率上的差异而进行分选的。物理法—般只能脱除煤粒表面的无机硫,其脱硫效果通常仅能脱除煤中含硫量的20%-40%。 (2)化学法 燃前脱硫的化学方法主要是氧化法,可脱除大部分无机硫和相当多的有机硫。但该方法成本高,反应条件严格,一般仅用于对煤质要求很高的一些领域。 2.燃烧中脱硫 燃烧中脱硫就是在煤燃烧过程中,加入吸附剂吸附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可以采用向炉内直接喷射钙基吸收剂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液化态燃烧的方法。 3.燃烧后脱硫 燃烧后脱硫一般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和湿法两种。 燃煤电厂造成的S02污染是我国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九五”期间到2010年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方向见表 1。 表 1 “九五”期间到2010年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方向 技术领域 主要技术 煤炭加工 选煤、型煤、水煤浆 煤燃烧或发电 循环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 煤炭转化 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 污染防治与废弃物处理 烟气净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 矿井水和综合利用、工业锅炉和窑炉改造 注:资料来源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燃煤电厂废气中NOx治理 火力发电厂燃煤(或燃油、气)排放废气的NOx治理,80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美、日等)排烟脱氮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我国在《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尚未明确要求电力工业对燃煤锅炉废气的NOx进行治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