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mg/index_04_01_04.jpg) |
![](img/index_04_01_05.jpg) |
![](img/index_09.jpg) |
羧甲基纤维素 |
![](img/index_09.jpg) |
CMC |
![](img/index_09.jpg) |
淀粉纤维素 |
![](img/index_09.jpg) |
羧甲基淀粉 |
![](img/index_09.jpg) |
CMS |
![](img/index_09.jpg)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img/index_09.jpg) |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
![](img/index_09.jpg) |
PAM |
![](img/index_09.jpg) |
絮凝剂 |
![](img/index_09.jpg) |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
|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工业污染源控制;开展综合利用和废料回收资源化,开发清洁生产新工艺;对重点污染源采取限期达标排放,结合产品结构调整,采取“关、停、并、转”的有效措施;对新、扩建项目采取环保一审否决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迅猛发展,不少水域水质得到改善。但因起步晚,积欠多,缺乏综合统筹,污染源没有进行切实的防治,因而环境污染破坏尚未得到彻底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引起的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实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一方针对防治水污染同样适用。近年来,由于坚持执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报告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的发展,工业废水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点、源”污染限期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倡导组织想念工厂建立联合废水处理;推广清洁生产寻找无害化工替代品;鼓励“三废”综合利用,使其资源化,变废为宝,都有了可喜的收获。不过,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与发展。尤其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废水治理技术水平,将是21世纪我国工业废水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
|
|